04
2021-01
2020年12月29日下午,人工智能交叉复合人才学术导师座谈会在长空学院7301召开,本次座谈会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与长空学院、航空学院、能源与动力学院、机电学院联合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赵蕴龙和长空学院副院长孙涵联合主持,来自人工智能、飞设、飞环、飞动、飞制5个专业的20多位学术导师代表参加了本次座谈会。首先,赵蕴龙对我校人工智能专业建设背景和南航版AI专业人才分类培养体系做了详细介绍,并对计算机学院的“AI创新班”学术导师实施方案做了说明。赵蕴龙指出,“AI创新班”是致力于培养以AI及计算机类专业为主、航空航天类专业为辅、解决航空航天领域的AI核心科学问题的复合型拔尖人才,为学生配备以校内双导师加企业导师的“三导师”制,面向三航需求,强化学科交叉,实施AI驱动,融合三航特色。然后,孙涵对长空学院的“航空航天类AI复合班”学术导师实施方案做了介绍。孙涵认为,“航空航天类AI复合班”是致力于培养以航空航天类专业为主,人工智能为辅,应用AI技术解决航空航天大类专业领域技术问题的复合型拔尖人才。通过实施校内双导师制,不仅有利于培养出真正具备学科交叉能
28
2020-12
软件工程专业和物联网工程专业在本月14日和15日作为全国首批现场考查(线上模式)专业,实现了计算机学院可认证专业全覆盖。为进一步做人才培养好持续改进的工作,2020年12月28日,课程考核工作规范专题培训会在计算机学院楼113会议室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学院教学副院长赵蕴龙、院长助理李鑫、学院督导组组长马维华、教务员王香和全体教师。会议开始,赵蕴龙副院长对此次专业认证的总体情况向全院老师进行汇报,重点对认证专家组反馈的课程和毕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做了通报。培训会上,王香老师讲解了课程考试送印材料和归档流程,并发放了资料《课程考试材料送印流程图》和《归档材料流程图》;李鑫老师对试题出题规范进行了讲解,要求任课老师在出题过程中将OBE理念融合到课程中,命题的合理性和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都做了具体的分解说明;马维华老师对试卷判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举例说明,对判卷规范做了详细解说。最后赵蕴龙副院长对本次专项培训进行了总结,指出:专业认证工作是持之以恒的工作,要以专业认证工作为契机,不断强化全院教职工的OBE理念,只有把工作做在平时,守住人才培养质量的底线,持续推进学院人才培养质量迈上新台阶。
24
12月21日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在学院113报告厅成功举办科创训练营第四期培训。本期培训邀请到学院2017级优秀本科生秦驰精彩开讲,培训内容为Hexo的介绍与应用,吸引了150余名学生参加。在本次培训中,秦驰首先介绍了Hexo的基本概念与用法,通过与其他软件进行对比,更好地展现了Hexo的优点。随后,他现场演示了Hexo命令行指令、核心功能及其插件的操作,分步骤运用Hexo将Markdown渲染成Html,帮助学员们更好地理解Hexo。随后,秦驰讲解了使用Hexo搭建博客的关键步骤,并向大家介绍了node.js的下载安装、Github仓库的建立、npm的镜像下载和博客的搭建等相关知识点,为学员们之后深入学习Hexo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培训过程中,秦驰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与细致耐心的解答收获了全场的掌声。他通过指导学员现场实操以巩固知识,一步步带领大家搭建博客,培训最后学员们都顺利搭建完成属于自己的博客,收获颇丰。至此,计算机学院科创训练营系列培训圆满结束,从第一期李双玖初讲Markdown、第二期陈楚燚介绍Git和Github、第三期黄智杰讲解Html,再到本次秦驰实操
12月19日至20日,第二届数学肿瘤学研讨会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113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和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医学图像处理专委会共同承办。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景德教授、南航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张道强教授主持。清华大学高军涛教授、王韫芳教授,北京大学周晓华教授、席瑞斌教授、常英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陈万涛教授,复旦大学林伟教授、李程教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泰康仙林鼓楼医院陈锦飞教授,南京医科大学靳光付教授,华东理工大学赵玉政教授,武汉大学邹秀芬教授,中山大学柳娜研究员,西湖大学郭天南研究员等应邀出席会议,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企业的120余位数学肿瘤学相关的专家学者及从业人员现场参加会议。会议开始,张道强代表学院对与会专家到来表达了热烈的欢迎。他简要介绍了我校的发展历史,对计算机学院目前的发展状态与未来发展规划进行简要说明。他表示学校、学院一直以来鼓励跨学科研讨交流,本次会议旨在完善海量肿瘤临床数据的收集和数
23
2020年12月19日,2020中国计算机教育大会(CECC2020)在厦门召开,并在大会上隆重举行了2019年度“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颁奖典礼,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冯爱民副教授入选该计划。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是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指导下,由图灵奖获得者、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John Hopcroft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原理事长高文共同发起的,由部分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共同向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捐赠设立的民间公益性奖励计划,旨在引导高校教师潜心投入本科教学,改革和探索教学方法,促进高校教师更加重视本科课堂教学,推动中国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2019年度奖励计划经过近一年的评审,共遴选出来自国内30多所高校计算机学科的54位优秀教师。冯爱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学院副教授,工学博士,中共党员,模式分析与智能计算研究所党支部书记。主要教授本科生“计算机组成原理”及“汇编语言”课程。自2012年始深耕教学并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获得2014年华为奖教金、2017年度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
21
12月15日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在学院113报告厅举办科创训练营第三期培训,近150名学生参加此次活动。本期培训邀请到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专业2017级优秀本科生黄智杰作为主讲人,培训的主要内容为HTML基础入门。首先,黄智杰以南航教务系统为例,引出了分享主题“HTML”,并将HTML与第一期培训中的Markdown进行比较,进而为大家讲解标记语言、静态与动态网页等内容。此外,他结合教务系统网站为在场学员介绍了HTML的结构,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重要知识点。接着,黄智杰重点介绍了HTML基础语法,他以自身的博客为载体,运用HTML操作页面,耐心细致地进行了演示讲解。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文本格式化、图像链接、表格、块、类、网页布局、框架、嵌套、脚本CCS等基础内容,引发了学员们的思考与互动。培训的最后,黄智杰演示了如何用HTML编写教务系统登录页面,极大地调动起学员们的积极性,大家跃跃欲试的同时也立志要搭建出属于自己的网页。此外,黄智杰还推荐了W3School、菜鸟教程、速查宝典等程序员常用的网站平台供大家学习HTML,并分享了使用SafeU安全高效地存储文件的经
12月17日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第二十二期“石榴教授月导航”在4202教室成功举办。学院副院长张道强教授作题为“基于机器学习的脑影像分析与应用”的主题报告,为近300名学生导航学涯。首先,张道强介绍了他所在的医学影像与智能诊断iBRAIN实验室的基本情况与研究成果,提出“为什么要研究大脑”的问题,引发了在场学生的思考。他从脑疾病的治疗引出脑影像的概念,展开介绍了团队近几年在基于机器学习的脑影像/脑网络智能分析与应用方面的相关工作。报告分为“图像重建与分割”、“脑疾病诊断”与“大脑解码”三个部分,张道强结合大量生动的案例与图像,将最优化、深度学习、深层对抗网络等专业方法运用到医学领域,为学生解读了磁共振图像快速重建、多图谱磁共振图像分割与脑连接网络分析的实现过程。最后,张道强通过有趣的现场互动,加深了学生对阿茨海默症的认识。他分析了脑解码目前存在的困难与挑战,介绍了团队在脑疾病早期诊断、影像遗传学、脑认知与脑解码中的应用,激励学生扎实专业知识基础,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四个面向”,特别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激
18
2020年12月17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我校举行。华为云与计算BG Marketing副总裁董理斌、华为南京研究所所长郭坤、华为云与计算BG高校生态总监孙海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施大宁、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周克印、计算机学院院长陈兵以及校企双方有关负责同志出席签约仪式。郭坤与周克印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仪式由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赵蕴龙主持。致辞中,施大宁对董理斌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华为科技有限公司长期对南航建设发展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指出,在深化新工科教育改革和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与行业龙头企业探索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已成为当前产教融合的重大需求。华为公司在这一背景下与高校共建“智能基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充分体现了新时代科技人才培养的华为担当。他希望双方能以此次合作为契机,不断深化在人才培养、科研交流等方面对的合作,积极推进新一轮新工科建设,为数字经济发展和科技强国做出应有贡献。董理斌在致辞中对南航向华为输送的人才质量表示赞扬,对近年来校企双方合作取得的显著成绩表示肯定。他指出,人才是鲲鹏
12月14日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成功举办石榴星播客|“榜样·对话”优秀学生分享会,邀请了院内外优秀学生榜样与优秀团队分享成长经历和经验,让同学们近距离接触榜样,汲取榜样力量。现场吸引了150余名学生参加。在“笃学篇·责任意识”中,本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王长欣和孔凡豪分享了自己一直保持高绩点的学习经验与方法,强调了大一阶段夯实基础的重要性,并结合个人成长经历,向同学们分享了如何在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在“博世篇·国际视野”中,来自外国语学院的优秀团队“Mr.China——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运营组负责人徐翰林介绍了团队的起源与发展,该团队致力于讲述中国故事,用青年的力量传递南航声音,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具有出国交流经验的刘心怡分享了“选择”的重要性,她从个人经历出发,讲述了“选择”在她出国交流、企业实习等方面的影响,耐心地解答了同学们有关出国交流方面的疑惑。在“情怀篇·人文情怀”中,来自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的校长特别嘉奖获得者顾宗文展示了他在普法一线的所学所得,指出大学生应当有一颗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心。校长特别嘉奖提名、苏州工业园区奖学金
17
2020年12月14日至15日,受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委员会委托,以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哈尔滨理工大学谢志强教授为联合组长的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联合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对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和物联网工程专业进行了联合线上考查。本次考查是国内首次采用线上方式进行的专业认证考查。副校长黄志球、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领导、认证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教师代表参加了联合认证考查的专家见面会和考查意见反馈会。12月14日上午,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联合认证专家见面会在线上举行,计算机学院院长陈兵主持会议。黄志球副校长代表学校致欢迎辞,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周克印对学校专业认证的工作总体情况进行了介绍。联合认证专家组组长谢志强教授介绍了专家组构成情况、联合考查的目的、任务等。随后,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赵蕴龙对软件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情况做补充汇报。专家组就学校在专业认证方面所做的工作、评教到评学的转变、课程思政的落实情况、形成性评价制度、毕业要求达成机制、企业兼职教师管理、教学经费投入、转专业等方面的情况提出质询,黄志球副校长、职能部门和
16
12月10日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在学院113报告厅成功举办科创训练营第二期培训。培训主讲人为2018级优秀学生陈楚燚,培训的主要内容为GitHub的使用。参加本次培训的学生超过130人。首先,陈楚燚简单介绍了GitHub的基本情况,从Git和Hub这两个角度解释了其内在含义,并讲述Git的出现所能解决的备份、分工、协作等一系列问题。通过专业术语的细致解读与Git的优缺点分析,帮助同学们加深印象,同学们表示受益匪浅。接着,陈楚燚现场演示了GitHub的下载安装。他运用C语言来演示GitHub的操作教程,帮助大一学生利用现有的代码基础,更好地理解GitHub的操作。他对包括git add*、git init、git tag与gitdiff在内的知识点进行了解读,系统演示了代码的搜索与上传、网站免验证明等操作。通过陈楚燚耐心细致的讲解,同学们对Git分支、Git回滚和撤销以及Git远程有了初步认识,为之后Git的操作与应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培训过程中,陈楚燚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例子,并结合自身经验,带领同学们直观地了解相关知识,让培训充满趣味。最后,陈楚燚鼓励大家多深入思
2020年12月8日,计算机学院模式分析与智能计算研究所教工党支部、硕士19161党支部在学院515会议室开展“知时政、学四史、探发展”主题党建活动,师生党员同“学”共“进”,成为“学”的主角、“讲”的主力、“听”的主体。知时政·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会议开始,模式分析与智能计算研究所教工党支部书记冯爱民带领大家学习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讨论环节,学生们纷纷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不仅仅为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和行动力量,更是向青年人发出的宣言书,作为共产党员,作为研究生,他们将紧密联系学习、科研,以学促行、以学促研。学四史·致敬党史中的沂蒙精神之后,硕士19161党支部副书记汪子璇带领大家学习党史中的沂蒙精神: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无私奉献。在讨论环节,大家表示将以沂蒙英雄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顽强拼搏、开拓奋进,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中国!探发展·探讨人工智能新发展以上两个分享学习交流之后,师生党员们又结合模式分析与智能计算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探讨了:“新时代如何结合人工智能新发展,用‘沂蒙精神’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讨论环
15
12月11日下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成功开展“大三的岔路口,我该何去何从?”主题公开月讲评,2017级本科生辅导员刘译善担任主讲人,各学院辅导员、2018级本科生共400余人参加。针对2018级本科生当前普遍存在的迷茫状态,刘译善通过“精准定位”、“分析到位”与“落实有为”三个部分,从自我探索出发,引导大三学生做好毕业去向选择与生涯规划。首先,刘译善分析了前期调研所得的2018级学生毕业去向意向数据,帮助学生明确当前大三阶段学生的特点,通过“二十个我”的互动游戏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认知自我,帮助学生“精准定位”。随后,刘译善从“人各有志”中“志”就是价值观体现引入,进一步介绍价值交换、工具性价值和终极性价值的概念,通过阶梯法帮助学生剖析自身的终极价值观。她提到选择会满足价值需求,而价值反过来又决定选择,指出学生应该明晰自己的价值观,“分析到位”,做出自己满意的决策而非盲目跟随与接受。接着,刘译善对比了近五年学院本科毕业生升学、出国与就业情况,用往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为学生提供经验参考。针对推免、考研、出国和就业四个方向,她分别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分享了四个方向的信息
14
12月11日下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特邀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教授倪亚红,在计算机学院113报告厅开展题为《考试前后心理反应及调节》的心理健康辅导讲座,吸引了80余名本科生参加。讲座由学院2020级本科生辅导员段仕伟主持。首先,倪亚红分析了计算机学院本科生就业、升学的良好态势,鼓励学生树立高度自信,切勿盲目自我否定。接着,倪亚红指出“压力无处不在”、“压力无时不在”,引导学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随后,倪亚红从大学生主要面临的学习问题切入,罗列了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而聚焦考试的关键时间节点,深刻剖析了考试前、考试中与考试后三个阶段诱发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并针对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给出了缓解焦虑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正向目标,在压力中建立新的、健康的心理平衡状态。最后,倪亚红为在场的学生进行催眠释压,帮助学生以更好的身心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伴着舒缓的音乐和轻柔的话语引导,同学们逐渐放松,缓缓睡去。本次心理健康辅导讲座为学生日后应对大学学生生活中出现的压力提供了正确、有效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考试、面对学习、面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