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2021-12
近日,我校第十二届本科生学术论坛总决赛在将军路校区一号楼四楼报告厅落下帷幕。副校长施大宁、校党委副书记刘宇雷,教务处、校团委、学生处、校科协、科研院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学院教学院长、指导教师等18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国家教学名师昂海松、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刘思峰、航空学院副院长王立峰、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张卓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张道强及理学院院长王春武担任现场评委,入围总决赛的六支团队依次上台进行答辩展示,并回答专家评委的提问,专家评委与现场大众共同评审打分。经过激烈角逐,我院黄哲龙同学获本届学术论坛的冠军,经济与管理学院李承哲同学和机电学院段渝洲同学分获亚军和季军。昂海松教授逐一点评答辩项目,他高度肯定了学生们的学术成果,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学术研究、激发创新能力提出了指导意见。据悉,本届学术论坛共收到237篇本科生投稿论文,经过六场分论坛交流、三轮专家评审和团队现场展示答辩,最终评选出冠亚季军各1项、一等奖17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27项,14位老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施大宁副校长在论坛总结讲话中指出,南航始终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科学设计
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第十九届中国机器学习及其应用研讨会(MLA 2021)在南京召开。本次会议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模式分析与机器智能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办,江苏省软件新技术与产业化协同创新中心协办,我校黄圣君教授和南京大学张利军教授担任程序主席。本次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行,包括12个大会特邀报告、15个顶会回顾报告、38个顶会论文Spotlight报告和4个工业界报告。由于疫情原因,线下规模限制在500人,线上线下参会人员累计超过3万人。开幕式上,MLA指导委员会主席、南京大学周志华教授致辞,他介绍了该研讨会的发展历程。研讨会自2002年创办以来,一直以学术至上、其余从简为原则,不征文,不收注册费,与中国机器学习界一起成长,逐渐成为领域内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术交流活动。随后,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黄圣君教授进行本次会议工作报告,详细介绍了会议的各项议程和相关信息,并对指导委员会、主办单位、专家报告人、组织委员会、志愿者以及全国各地参会代表们表示了感谢。在特邀报告环节,会议邀请了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查宏远教授、中科院计算所的卜东波研究员、华中
20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名单的公示》,由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负责建设的软件学院入选,重点领域为嵌入式软件。据悉,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于2020年印发《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聚焦国家软件产业发展重点,在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型平台软件、嵌入式软件等领域,培育建设一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我校立足学校办学特色,以“嵌入式软件”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成效为基础,联合南京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海尔数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组建嵌入式软件技术攻关与军民应用一体化的建设团队,成功申报并获批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我校具有完备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设有软件工程本科专业,拥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软件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建有“高安全系统的软件开发与验证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其中,软件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于2020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软件工程学科为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工信部重点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军用软件”为国防特色学科。
12月14日下午,学院举办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研讨会。南京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李孝成、李拓、陈洪邦、王鑫,海尔数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任学良、陈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汪楚楚以及学院副院长赵蕴龙、院长助理李鑫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会议由赵蕴龙主持。首先,赵蕴龙首先对三家企业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入选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名单,对于学校和各合作企业都是很好的机遇。学校与企业合作、产教融合已久,但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他希望接下来的合作能够做实、做出特色,这对南航和各合作企业意义重大。随后,院长助理李鑫就软件学院概况、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和嵌入式软件技术研究三个方面对南航特软学院的情况进行了介绍,他对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的培养体系、课程结构以及校企协同的实践体系进行了介绍。他在对嵌入式软件技术研究的介绍中提出了,机载嵌入式软件和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合作构想。他希望,结合南航“三航特色”,开展嵌入式软件培养与技术研究的合作。校企多方对合作模式和规划进行了讨论,通过此次合作可以促进企业课程向通识课发展,提出希望以边缘计算操作系统为基础,建设智慧校园网,使合作研究持续
19
2021 CCF CCSP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决赛于12月15日在深圳大学举办,共有198位选手来到深圳进行了长达12小时的编程鏖战。最终,来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钱品亦、沈凌翔、黄振三位同学获得个人银奖,郭世祺、吴飞跃两位同学获得个人铜奖,学校团体总分获全国第十名,这也是我校首次入围本项竞赛活动的高校排名全国前十。CCSP竞赛的所有参赛选手,全部是从CSP认证考试的3万多名参与者中遴选出的高分学生。受国内疫情影响,本次比赛的举办时间、规模、竞赛形式等均发生了变动,参赛学生仍怀着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克服各种困难进行比赛准备并最终来到现场参赛,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为做好疫情防控,CCSP竞赛的颁奖会改为线上直播举办,有近4500人观看。竞赛委员会主席郑纬民院士在颁奖会上致辞,他指出CCSP的赛制同时考察了算法能力和系统能力,通过参与CCSP竞赛活动,选手们往往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他对参赛学生们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期待他们在提高我国软件水平方面做出贡献。
14
12月11日下午,由教务处、校团委主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承办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六届信息安全技能竞赛成功举行。为做好疫情防控,本次比赛采用线上竞赛形式举行,共有91支队伍196名同学展开激烈竞技。除校内学生组队参赛外,比赛还吸引了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近20所学校的校外队伍共同角逐。奇安信科技集团为本次比赛提供了赞助。本次比赛由学校Asuri信息安全竞赛战队负责比赛命题和技术支持,比赛采用了各类信息安全竞赛活动中通行的CTF(夺旗赛)赛制,参赛队伍需要在比赛过程中现场解答多个题目获取隐藏在特定网络场景中的标记(Flag)。比赛采用动态积分方式,每道题目被破解所得的分数会根据当前已破解团队数的增加而依次减少,所有参赛队伍均可实时查看得分和排名情况。经过5小时的紧张比赛,最终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StR1k3^fR33d0m”和我校的“0.0”等4支队伍获得一等奖,来自西安工业大学的“爱情的苦”和我校的“墙沿欢笑”等8支队伍获得二等奖,来自重庆邮电大学的“nb”和来自我校的“fsociety”等13支队伍获得三等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10
2021年12月4日,由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委员会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的第46届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南京)成功落下帷幕。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243所大学共计682支队伍参加,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合计超过2500人。来自北京大学的“逆十字”队在5小时比赛时间内成功编写程序解答出12道比赛题目(共13题),连续两年在ICPC亚洲区域赛(南京)夺冠,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分获亚军和季军。图1 获得冠军的北京大学“逆十字”队为做好疫情防控,本次比赛邀请杭州百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比赛平台和技术支持,邀请国内知名的SUA程序设计竞赛命题组负责命题,并邀请到了佐治亚理工学院的陈靖邦同学担任裁判长。依托百腾教育的PTA线上考试平台,实现了对选手端“硬件+软件”双重把控的线上比赛监考方案,有效保障了比赛的公平公正。图2 参赛队伍监控画面据悉,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简称ICPC)于1970年创办,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参与人数最多的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旨在
05
2021年12月4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密码学会年会上,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晓龙公布了2020年“密码创新奖”获奖名单,我校刘哲教授成为本年度唯一的一等奖获得者。中国密码学会“密码创新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届获奖总人数不超过9名,该奖项旨在奖励在密码领域做出创造性贡献的50周岁以下的密码科技工作者,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加强自主创新、推动我国密码科技飞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密码创新奖”是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认可的中国密码学会的重要奖项,奖项设置特等奖1名,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一奖项授予在密码领域有较大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对促进密码科技进步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工作者。历史上,该奖项的特等奖仅由王小云院士一人获得过,而一等奖迄今为止仅有五人获得(包含刘哲教授在内)。刘哲教授出生于1986年,在密码工程和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深耕多年,勇闯“密码领域无人区”,提出了一系列兼顾安全性和高效性的密码算法实现技术,解决了经典公钥密码算法难以在资源受限的物联网设备和嵌入式芯片上部署的问题。除此次的“密码创新奖”外,刘哲教授曾屡获国内外大奖,自来到南航以来,主持了多项国家级项目,圆满完成了各项科技任
21
2021-11
2021年11月19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NUAA)和曼彻斯特城市大学(MMU)联合举办人工智能研讨会(AI Workshop)。此次研讨会由两校之间的人工智能国际联合实验室发起,NUAA联合实验室主任黄圣君教授,MMU联合实验室主任Yonghong Peng教授担任会议共同主席。研讨会开幕式上,MMU国际合作负责人Keith Millier教授、Yonghong Peng教授和黄圣君教授分别致辞。Keith Millier和Yonghong Peng教授首先欢迎来自两校的各位代表及参会人员,介绍了MMU在人工智能相关学科近年来的发展,以及此次研讨会的筹备情况,祝愿此次研讨会能切实增强两校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推进双方的深度合作。黄圣君教授简单介绍了人工智能学院的科研情况,并回顾了两校在人工智能领域通过合作已经取得的成果,他希望通过不断交流,为双方今后展开更加广泛和实质性的合作打下基础。研讨会分别邀请了Liangxiu Han、Piji Li、Keeley Crockett、Wei Shao和Moi Hoon Yap等五位教授做学术报告,内容汇集了人工智能伦理、医学影像分析、自然语言处理
15
11月3日下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报告会暨2021年秋季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班仪式在计算机学院113报告厅成功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川、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健荣、学院教工代表、学生党员代表、全体入党积极分子共同参加,活动由学院团委书记耿瑞主持。活动分两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举行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报告会。徐川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的讲话,主讲了题为《同上一堂课,启航新征程》的专题报告。报告中,徐川分享了自己参加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等重要活动的研学日历和听课感受。丰富的细节感让在场师生身临其境,深入浅出的学习心得引人深思。围绕“百年”、“我们”、“大会”三个关键词,徐川强调我们都是参与者,我们都是见证者,荣耀属于每一个人,指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一堂有主题、有宣告、有总结、有深情、有宣示、有号召的公开课。徐川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具体翔实的数据,把讲话精神讲深讲透、讲准讲活,赢得了现场师生的热烈掌声。活动第二部分进行了第62期入
11月4日下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020级卓越工程师计划开班典礼在学院113报告厅顺利举行。中科曙光南京研究院研发中心总经理王元兵、教育行业销售经理李均浩、南京翼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拓以及培训教育经理陈洪邦、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研发部负责人檀朝红、南京芯视元电子有限公司行业解决方案专家王增军等企业专家应邀出席本次典礼。学院副院长赵蕴龙教授、软件工程专业主任钱巨等老师以及2020级卓越工程师班的全体同学参与了本次活动,此次开班典礼由学院教学办林卉老师主持。秉承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与理念,赵蕴龙副院长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三个方面向大家展现了新时代卓越工程师之本、卓越工程师之核与卓越工程师之魂,也向在座的同学详细介绍了卓越班培养方案特色与学院实践育人体系。在典礼过程中,学院还邀请了2018级卓越班优秀学生代表宋鹏霄同学和2019级卓越班优秀学生代表吕伟杰同学分享他们的学习经历,讲述了如何围绕自己既定的目标,一步步分解,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的过程,用自己在卓越班的学习经历鼓励新一届学子投身实践、开拓创新。最后隆重举行了卓越工程师计划企业导师受聘仪式
02
为深入落实校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部署,推动理论学习联系工作实际,促进院级党组织相互学习和交流,10月29日,民航学院党委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民航学院1213会议室,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精神”、“学习王泽山、刘永坦等工信楷模的先进事迹”两个专题展开联合学习,并就两学院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设想作重点发言。会议由民航学院党委书记刘建成主持,双方党政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党委委员、党政办主任参加了学习。联学正式开始前,两院举办了院长助理互派挂职聘任仪式。民航学院院长孙建红、计算机学院院长陈兵分别为袁伟伟老师和田勇老师颁发了院长助理聘书。陈兵院长强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学院领导班子要积极谋划运筹,以两学院青年骨干教师挂职为契机,将交流合作落到实处和细微处,思考创新合作方式,共谋发展之路。孙建红院长对两位院长助理提出四点希望:形式少一点,实质多一点;规矩少一点,效率高一点;个人少一点,团队多一点;利己少一点,利人多一点。鼓励两院助理创新形式开展交流合作,充分利用挂职平台,探索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合
01
10月23日,CSP-J/S2021非专业级软件能力认证(江苏考区第二轮)在我校将军路校区举行。来自江苏省内13个地市的1403名中小学生参加此次认证。此次认证分为入门组(CSP-J)和提高组(CSP-S)两个类别,重点考察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分析理解能力、数学抽象能力与驾驭编程语言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编程技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此次认证由江苏省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承办。本次认证在我校将军路校区一号楼五楼六楼信息化技术中心和计算机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正式开展,23日上午进行了入门组的二轮认证,下午进行了提高组的二轮认证。认证现场,全程秩序井然,参与学生全力以赴、并驱争先,比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承办CSP-J/S2021认证考试,对于推进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有效衔接,扩大我校在全省中学生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信息类专业生源质量,培养更多适应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的社会栋梁和工程英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校吸引了近百名在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及CSP J/S非专业级软件能力认证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来校就读。
近年来,各大高校以“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为契机,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展开。2021年10月29日,学校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共同开展了一场以教师教学竞赛为专项主题的第四期教师培训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人员有校教师发展与教学评估中心主任易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赵蕴龙、教学办主任林卉,计算机学院以及其他兄弟学院的教师代表。本次活动由易洋主持。此次活动邀请到曾在“首届江苏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的航天学院王志强副教授来学院做报告。王志强副教授结合参加首届创新大赛的经验,梳理和总结了教学创新的基本思路和注意事项,帮助教师明确创新方向,提升教学质量,实现以赛促教。报告主要分四个部分:创新大赛概况、评分要点解读、创新要素提炼和注意事项总结。重点阐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开展课堂创新的路径和思路,“课堂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方式等内容。最后,王志强副教授以航天类专业课程为例,说明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教学创新的经验。王志强认为,教学创新需要以准确把握教学创新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