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2020-07
6月23日,校党委书记郑永安参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模式分析与智能计算研究所党支部开展的“助力人工智能规划实施,共话AI交叉研究”主题党日活动,学院党委书记刘健荣参加活动,院长陈兵、院长助理黄圣君、航空学院教授吕宏强应邀列席活动,党支部书记冯爱民、副书记刘学军共同主持活动。本次党日活动以人工智能学院建院两周年为契机,聚焦人工智能学科交叉研究,分享了多位老师的主题报告。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张道强首先围绕近期线上学术活动和校内外AI交叉工作介绍了学院的最新研究进展:学院通过AI+民航特色、AI+材料、AI+直升机等项目研讨,与706所共建“方舟”联合创新实验室等工作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交叉研究;结合个人团队工作介绍了在AI+医学方向上的研究,包括脑影像分割、脑电探测、脑控无人机等。随后,刘学军/吕宏强团队介绍了近十年来在航空航天飞行器设计和空气动力学相关领域的AI交叉研究成果,其相关工作在国内甚至国际同行间均具有领先甚至超前十年以上的优势;黄圣君介绍了AI+智能发动机相关的交叉研究工作,通过利用主动学习、鲁棒学习、强化学习等智能手段控制发动机参数,可节省油耗20%以上,并得到合作单位的高度认可;
02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两周年之际,学院于6月29日举办了“AI empowered wireless networking”(AI赋能无线网络)专场线上学术报告会。会议邀请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Lin Cai教授(IEEE Fellow)、美国休斯敦大学Zhu Han教授(IEEE Fellow)、加拿大约克大学Ping Wang教授、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Tony Q.S. Quek教授(IEEE Fellow)四位专家做学术报告。各位专家围绕AI赋能无线网络技术等前沿问题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汇报。会议采用腾讯会议进行,吸引了三百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们参加,取得了圆满成功。会议伊始,张道强院长首先代表学院感谢各位专家受邀进行报告,并介绍了南航计算机学院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以来的各项成绩,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学科平台等方面的进展,对各位专家分享前沿成果,协助推动学院发展表示感谢。Lin Cai教授针对传统交通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引出了智能交通和车联网通信的重要性,尤其针对车联网的MAC层协议,详述了相关通信标准的优缺点,并给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法,展望了未来的应用场
01
近日,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马祖超(指导老师:刘亮)在物联网恶意节点检测领域的研究成果DCONST: Detection of Multiple-Mix-Attack Malicious Nodes Using Consensus-based Trust in IoT Networks被信息安全著名会议25th Australasi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Privacy (ACISP 2020)录用,并被评为会议唯一一篇最佳学生论文。ACISP会议自1995年首次举办以来,至今已是第25届,这是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之后,国内高校再次获得最佳学生论文,也是南航首次获得该会议最佳学生论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智慧医疗,公共安全,工业监控及环境保护等领域广泛应用,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然而,由于物联网网络拓扑十分灵活,接入设备软硬件安全性低,使整个网络安全性不足,容易遭受各种恶意攻击。物联网设备计算、存储能力弱,面向传统网络的恶意节点检测技术无法有效地部署至物联网环境中。现有恶意节点检测
6月30日下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在学院515报告厅举办了2019级非全日制硕士生实习双选会。本次实习双选会吸引了航天壹进制(南京)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中科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电鸿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智慧计算研究院等8家企业参加,共提供实习岗位50余个。实习双选会由院长助理李鑫主持,全体2019级非全日制硕士参加。实习双选会分为企业宣讲、企业面试两个环节。在宣讲会中,学院副院长燕雪峰首先代表学院致欢迎辞,感谢各家企业对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大力支持。他表示,学院一直高度重视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为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此次实习双选会,8家单位的倾情加盟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锻炼机会,同时促进了企业从单纯用人向“用培并举”转变,相信通过企业和学校双方的共同探索、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培养出一批实践能力强的IT精英。他还鼓励在场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希望他们通过此次实习,缩小从校门学习到企业工作之间的距离,为未来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后,中科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进行了现场宣讲。各家企业向在场学生详细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和招聘需求,
30
2020-0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两周年之际,学院于6月22日举办了人工智能线上学术报告会。会议邀请北京大学林宙辰教授、天津大学胡清华教授、南京大学吴建鑫教授、清华大学朱军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唐珂教授、国防科技大学侯臣平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淇教授和复旦大学付彦伟教授等专家做学术报告。会议采用腾讯会议在线上开展,并进行了同步直播。会议吸引了三百余人参加,取得圆满成功。会议开始,陈兵院长代表学院感谢各位专家受邀进行报告。他表示,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两年以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本次会议专家们的精彩报告为师生们分享前沿成果,将进一步推动学院的科研发展。林宙辰教授的报告介绍了一种用于训练前馈神经网络的高效优化方法LPOM,该方法在内存和计算速度上均有显著优势,可避免梯度消失和爆炸问题,且对函数性质要求更松,具有更广泛的适用场景。胡清华教授以基于不确定性建模的分类回归学习为题,系统性地介绍了分类与回归两种典型学习任务中各类不确定性问题带来的挑战以及对应的建模方法,并结合不同实际任务介绍了研究动机与应用效果。吴建鑫教授介绍了在卷积神经网络压缩方面的系列工作,在不损失或少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发广大师生投身科研工作的热情和活力,6月21日下午,计算机学院开展“身边的榜样,前行的力量”——南航年度人物线上宣讲活动,“2019南航年度人物”获得者刘哲教授应邀作“徜徉密码世界的探索者——青椒成长之路”主题报告,面向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分享成长感悟。学校近百名师生参与本次活动。本次宣讲,刘哲从个人成长之路、导师成长之路、团队成长之路三个角度进行了交流和分享。他从求学到工作,始终坚持严格律己、主动交流、抢抓机遇,专精研究方向,不断跟进自身领域的最新成果,他提出融入主流学术圈、与关键团队建立合作是个人成长的关键,也是广大青年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随后,刘哲深有感触地分享了作为研究生导师的点滴心得,一方面,他把握“定方向、做规划、供资源、严要求”四个关键点,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以兴趣为导向寻求创新,努力成为更好的导师;另一方面,他关注学生思想动态,重视团队文化建设,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努力成为亲密的朋友。最后,刘哲从青年教师角度切入,详细阐述了如何引领或加入一个好团队,他强调,“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既要持之以恒,也要快速发展”,要加强科研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本学期计算机学院采用线上网络课程为主,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6月2日,学院邀请著名密码学专家Çetin Kaya Koç教授面向南航师生召开计算机前沿技术讲座《Cryptographic Engineering》。Koç教授幽默风趣又不失严谨的教学风格使原本枯燥的密码学课程变得生动有趣,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选课学生超过270人。Koç教授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拉分校(UCSB)知名学者,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IEEE Fellow),同时也是Journal of Cryptographic Engineering杂志创刊主编以及世界多家主流杂志编委会成员。目前,Koç教授已发表85篇期刊论文、57篇会议论文,著有13本科技报告、4部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书籍。综合考虑线上课程的可操作性以及Koç教授使用英文教学的便利性,学院最终选择了Zoom软件作为网络课程平台,并在正式上课前进行了网络授课测试。同时,外教、助教老师、学生组建了QQ群,方便上传资料和讨论课程安排。在本次教学过程中,Koç教授选用他近期出版的书籍作为课程教材,分享了自己
28
6月19日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成功举办第七期“专业领航”石榴云课堂,学院模式分析与智能计算研究所的黄圣君、袁伟伟和魏明强三位老师为近200名本科生云端领航。本期云课堂由黄圣君主持。石榴云课堂线上会场首先,黄圣君作了题为《“主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报告。他指出目前机器学习中的主动学习的关键问题在于选择标准单一、查询方式低效、标注专家缺失和学习模型复杂。对应相关问题,他介绍了其所在团队近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视频推荐、图像分割及航空发动机优化等方面的应用。针对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方面的指导,他建议同学们在不同学习阶段始终保持“主动”学习的动力,做一个有计划、有取舍、有韧性、有底线的学生,明确研究方向、保持良好心态。黄圣君报告《“主动”学习和主动学习》近年来,计算机图形学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于新兴交叉学科。对于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和应用,魏明强先分享了CAD软件建模、三维扫描及图像建模等三维物体生成模式,帮助同学们直观地认识计算机图形学。接着,他介绍了智能数字几何在医学、艺术和工业领域的特色应用研究,特别是大规模三维数据计算方法在国之重器的成功应用。魏明强报告《计算机图形学》最后,袁
17
6月12日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成功举办第六期“专业领航”石榴云课堂,学院网格与云计算研究所的朱琨、易畅言、翟象平和王然四位老师与近200名本科生齐聚云端,畅谈专业发展。本期云课堂由朱琨主持。石榴云课堂线上会场首先,朱琨介绍了下一代移动网络技术目标与无线网络发展趋势,指出无线网络结构正朝着异构化、密集化、虚拟化、计算边缘化的方向演进。结合自组织网络的自配置、自优化、自治愈的概念基础,报告探讨了如何基于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实现无线网络的自组织和智能化。此外,朱琨展示了相关研究成果,分析了目前仍面临的研究难点。朱琨报告《无线网络智能化技术探讨》易畅言从排队博弈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面向边缘计算的网络资源分配问题。他指出,边缘计算是将传统云计算资源和服务拓展到网络边缘的新架构,可以成为云计算和本地计算的有力补充。随后他介绍了排队博弈理论及其理论适用性,聚焦边缘计算的网络资源分配问题,建构了一个基于排队博弈理论的系统模型。易畅言报告《从排队博弈的角度浅谈面向边缘计算的网络资源分配》翟象平的报告《智能时代下的物联网及无人机应用展望》主要分为异构无人机群、智能协作、相关应用与未来
15
6月10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在计算机学院楼113报告厅召开全院教职工大会,介绍学院巡察整改落实情况、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和新一轮岗位聘任方案,因出差等原因不能到场的教师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参加会议。党委副书记管祎主持会议。会上,党委书记刘健荣首先介绍了学院巡察整改落实阶段性工作情况。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校内巡察反馈意见,认真制定巡察整改工作方案,全面落实整改要求,紧抓学院主要矛盾,在紧跟时代节拍,抓住人工智能浪潮;提高政治站位,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加大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治理体系等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她表示,学院党委后续将围绕学校“治理能力提升年”目标要求,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风险防控体系,以切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积极促进学院中心工作,切实把巡察工作成果运用到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上,以实际行动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同时,在改革发展中要坚守工作底线、不碰纪律红线,并对师德师风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做了重点强调。院长助理黄圣君对人工智能学院目前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进行介绍。人工智能学院自2018年7月2日成立以来,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基础研究和
14
6月5日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成功举办第五期“专业领航”石榴云课堂,学院软件研究所的周宇和数据管理与知识工程研究所的许建秋、关东海、李鑫四位老师为近200名本科生云端领航。本期云课堂由周宇主持。石榴云课堂线上会场首先,周宇介绍了其团队近期在定位移动应用程序用户评论的变更代码方面所提出的方法,他利用框架图生动地说明了该方法的流程,指出可以通过分类、聚类和链接用户评论来支持用户反馈的持续集成,结合版本控制工具的提交消息和源代码的上下文信息,自动定位文件,从而满足用户需求,加快迭代开发效率。在后续工作中计划与商业应用程序开发者开展合作,努力为移动应用的持续集成提供综合环境支持。周宇报告《基于Mobile APP用户评论的变更代码定位方法》关东海的报告《人工智能: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分为人工智能概述、人工智能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人工智能3.0三个部分,他系统地讲解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学科结构以及不同门派的特点,介绍了深度学习与知识图谱的成功应用。随后,他分析了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趋势,指出人机一体化技术导向混合智能、跨媒体推理兴起、无人系统迅速发展等新特征的出现标志着我们正
11
6月8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组队前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二十八研究所进行交流会谈,共商筹建“无人系统联合创新实验室”。二十八所参会代表为首席科学家黄强、副总工程师赵春光、科技创新处主任蔡疆等;南航参会代表为南航科研院处长张研,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陈兵、副院长张道强,自动化学院院长助理熊智,无人机研究院教授黄大庆,机电学院副教授赵雪冬等。 二十八所首席科学家黄强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详细介绍了二十八所目前在无人系统方面的定位与设想,并希望借此平台可以和我校在该领域进行多层次深度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南航科研院处长张研代表南航对二十八所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表达了南航科研院对联合实验室筹建的支持。南航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陈兵回顾了南航与二十八所在2018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开展的紧密合作及取得的显著成果,指出此次联合实验室的筹办将为双方在无人系统领域的持续深入合作提供平台保障。 会上,围绕“无人系统”主题,南航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张道强,教授陈鸣、谭晓阳,南航自动化学院院长助理熊智教授分别作了题为“脑控无人机技术”、“无人机
08
5月29日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成功举办第四期“专业领航”石榴云课堂,学院软件研究所的岳涛、钱巨、杨志斌和数据管理与知识工程研究所的李博涵四位老师精彩开讲,吸引了近200名学生参与其中。本期云课堂由岳涛、李博涵主持。石榴云课堂线上会场首先,岳涛围绕复杂性、不确定性、抽象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五个关键词展开讲述,介绍了GE、IBM和Siemens PLM等国际公司提出的现有数字孪生开发平台,进一步讨论了数字孪生技术所面临的挑战。接着,她系统讲解了其所在的学院实验室Simplexity Lab(简研社)的Simplexity数字孪生学科建设平台的应用领域、关键技术和现有基础,指出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制造、虚拟城市、智慧医疗等领域发展潜能巨大,我们要加快研发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支持的数字孪生开发平台的脚步。岳涛报告《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支持的数字孪生技术研发平台》随后,钱巨用“如何测试计算机视觉算法”和“如何测试自动驾驶”两个例子生动引出“软件工程+计算机视觉”的报告主题,通过对比传统软件工程技术与视觉化软件工程技术,指出将计算机视觉技术用于软件工程能够极大提升其易用性,增强其
05
6月5日,由我院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七〇六所共建的“方舟”联合创新实验室签约仪式在将军路校区计算机学院509会议室举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七〇六所科技委副主任蒋志翔、发展计划处处长赵晓燕、科研管理处副处长冯大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陈兵、副院长张道强、燕雪峰等出席本次签约仪式。本次签约仪式由燕雪峰副院长主持。陈兵代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学院对七〇六所的来访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指出,本次共建”方舟“创新实验室,巩固了我院长久以来与国防单位的合作基础,希望双方共同围绕国家需求、社会需求、联合开展创新性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并通过实验室的稳定的合作平台不断加强合作交流,共谋发展、共创一流。会上,冯大成详细的介绍了七〇六所目前的主要业务板块、发展现状、研究方向。希望借此平台可以和我院在计算机技术及应用领域进行深度合作,联合开展技术研究、项目研发、应用工程建设等。希望双方可以依靠各自的科研储备成果及国家重大项目的经验,发挥各自学科领域和技术优势,共同申请和承接相关国家级科研和产业化项目。”方舟“联合创新实验室成立后,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