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2020-05
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CSP认证中心与中国计算机学会南京分部共同主办,清华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两地三校共同合作的“CSP认证组织与高分经验在线研讨会”于2020年5月16日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高校的教师和学生近500人参与了本次在线研讨会,会议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空学院副院长、CCF教育工委执委、CCF南京分部秘书长孙涵主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空学院孙涵副院长主持会议会上CCF副秘书长、CSP认证技术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陈文光教授,讲解了CSP认证考试的举办目的与期望考查的主要内容。他指出,CSP认证考试全部采用现场上机编写程序的方式,并通过实际运行对程序进行测试,能够有效检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企业和学校提供评估学生能力的第三方评价服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CCF普适计算专委常委赵蕴龙教授,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CCF教育专委常委陆建峰教授,相继介绍了各自学校组织开展CSP认证考试工作的经验,并结合具体案例分享了CSP认证与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融合的实践经验,以及CSP认证对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促进
15
5月10日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举办2020年第一期石榴国防大讲堂,邀请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副所长、我院1989级校友缪万胜研究员为近200名本科生云端开讲。本期国防大讲堂由院长陈兵主持。石榴国防大讲堂线上会场首先,缪万胜从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展开,系统介绍了615所的六大产业布局和专业技术体系。同时,他强调615所注重创新能力、研发能力的培养,并向南航计算机学院的同学们发出参加企业开放日的邀请,期待与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缪万胜介绍615所基本情况随后,缪万胜正式开讲“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随着航空电子系统向更加综合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航电系统规模和复杂度大大上升,未来软件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结合国防背景与航空软件,形象地构建了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以“好友聚餐”、“消防灭火”等具体事件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成熟度级别。接着,他系统地介绍了不同能力成熟度等级的特征和等级提升内涵,用实际案例说明随着软件能力越来越成熟,企业的生产力可以得到不断提升。缪万胜介绍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讲座结束后,与会师生就“AI自动代码是否意味着程序员要失业?”、“
10
为保障学生安全有序返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高度重视学生返校工作,按照学校“错峰错时、分期分批”返校的开学要求,多次召开返校工作专题会议,全面梳理学生返校情况,严格把关返校申请,准确把握返校学生的动态情况。4月23日-5月8日,计算机学院陆续迎来了返校研究生、本科生1000余人。4月23日是2020届硕士毕业生返校的第一天。一大早,学院党委书记刘健荣、院长陈兵、副院长燕雪峰、党委副书记管祎就来到校门口,亲切迎接学生重返校园。学院领导关心询问了学生在路上的情况,为学生送上包含防疫手册、防护口罩、学位服、毕业纪念餐券的暖心大礼包,并叮嘱学生一定要做好防护,合理规划好毕业期间的各项安排,珍惜这段特殊而短暂的毕业时光。为确保2020届硕士毕业生顺利办理毕业离校手续,学院提前进行了周密安排,在学院大厅设置毕业手续集中办理点,协助即将毕业离校的硕士毕业生高效、顺利、安全地办理相关手续。27日,学院领导在毕业手续办理点同毕业生们畅谈,祝福同学们在未来广阔的舞台上有更好的发展。送走了2020届硕士毕业生,4月28日上午,院党委书记刘健荣、院长陈兵、副院长赵蕴龙、副书记管祎在2016级本科
5月8日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师生齐聚云端,开启“专业领航”石榴云课堂系列讲座的第一期开课启航。学院院长陈兵、副院长燕雪峰、党委副书记管祎和学院五所一中心的相关负责人及教师代表为近500名本科生云端开课,领航青春梦想。本期云课堂由管祎主持。石榴云课堂线上主会场首先,陈兵从学院概括、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国际合作五个方面对计算机学院总体情况作了介绍。他从“解算装置”专业设立到人工智能学院成立的发展历史讲起,向同学们系统地展现了师资队伍强、学科实力雄厚、教学科研设施完善、办学成果显著、国际合作紧密的学院形象。在“开放、进取、包容”的学院文化熏陶下,实现人才培养规格高、学术研究水平优、服务社会产出多、团队竞争能力强是学院的发展愿景,也是全院师生共同努力拼搏的方向。陈兵院长介绍学院总体情况随后,学院五所一中心的教师代表就研究方向与师资力量等分别对研究所/中心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模式分析与智能计算研究所的袁伟伟老师以幽默的语言介绍了“可盐可甜”的模式所和“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师团队;软件研究所的周宇老师从梅宏、邬贺铨院士的“计算无处不在,软件定义一切”出发,详细介绍了软件所
24
2020-04
4月15日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举行2020年第一期“石榴教授月导航”。学院院长陈兵教授为近600名本科生云端开讲,讲座题目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思考”。石榴教授月导航线上主会场“未来已来 时不我待,学人工智能 赢未来”,陈兵教授从学院今年获批的人工智能新专业招生口号切入本期讲座主题,他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通过疫情防控期间健康码精准追踪等生动例子说明大数据、大模型、大计算三者掀起了AI热潮。随后,陈兵针对中美的人工智能发展做了比较分析。他从数据、算法、算力和产业四个要素出发,进行国内外AI发展现状分析,指出中国有数据规模大、论文数量多的优势,但也存在传统行业数据积累少、高影响力论文不够的问题,同时指出计算能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保障。陈兵指出中美贸易冲突背景下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要素是高端人才,而核心任务是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最后,陈兵用“南航AI有什么基础”、“南航AI人才培养特色是什么”、“南航AI研究特色是什么”三个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并进行深度解读。此次讲座带给同学们新知识、新眼界、新思考和新启发,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学习兴趣。陈兵教授月导航现场
02
2020年3月25日,学校在将军路校区计算机学院楼509会议室召开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研讨会。副校长宋迎东、姜斌,校长助理吴启晖出席会议,发展规划处、科学技术研究院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学院院长参加会议。会议由校长助理吴启晖主持。会上,发展规划处处长金科作题为《瞄准前沿 紧抓机遇——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发展与交叉学科研究》的报告,报告围绕学科交叉融合建设的前期工作和政策支持两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学校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的规划思路,解读了学校学科交叉融合建设“三步走”战略及人工智能发展的设想及相关配套政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陈兵专题汇报了南航人工智能发展的思考,总结了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以来的各项工作情况,介绍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研究方向、平台建设、运行模式和政策支持等几个方面的考虑,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与三航特色的交叉点及部分已有的融合案例。参会学院院长及部处负责同志分别就“人工智能+X”和“X+人工智能”进行深入研讨,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吴启晖指出,通过本次会议,大家达成了开展人工智能相关研究的共识,信息类学院按照“人工智能+X”开展工作,其他学院根据自身特色按照
27
2020-03
3月26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以南航-海尔“智能+”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为依托,邀请了海尔高级工程师赵健以“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制造MES应用”为主题,开启了云端讲堂,吸引了全校师生以及部分企业技术人员共计三百余人参加。赵健高级工程师专注于工业互联网研究与虚拟仿真产品的技术研发,有着丰富的工程开发及实施经验,参与了海尔集团生产数据平台新规划设计及实施、上线、运维工作,主导了能源管理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本次报告,赵健工程师首先从智能制造出发,突出智能制造在我国的重要地位;接着,他结合自己的工程实践经验,给同学们介绍了工业互联网及关键技术,将其与学生熟悉的消费互联网如京东、天猫等进行类比,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最后介绍了MES系统在制造以及教学实训中的应用。报告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为学生揭开了企业生产的面纱。报告结束后,参会师生与主讲老师展开了互动与交流,赵健工程师对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参会师生表示从实际的案例应用中学习到了书本中没有的知识,拓宽了眼界。本次海尔-南航“智能+”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线上讲座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计算机学院将继续依托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的深入开展,从项
近日,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关于防控疫情的工作指示,深入贯彻落实学校2020年干部教师大会暨全面从严治党会议精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本着“组织生活线上过,党员学习不断线”的原则,组织全体教工党支部通过线上视频会议形式分别召开了学习研讨会。各党支部首先集中学习了学校印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学习材料汇编》和《上级重要会议精神学习材料汇编》,并通过观看江苏省高校疫情防控专题培训视频、参与学习强国平台“疫情防控”专项答题等形式,强化疫情防控的责任担当和科学防疫的知识普及。会议强调,当下疫情防控正值关键时期,全体党员要慎终如始,切实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高擎党旗、勇担使命、齐心抗疫。接着,各党支部书记传达了校党委书记郑永安在干部教师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领学了校长聂宏代表学校党委所作的工作报告、纪委书记杭育新所作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报告和校党委副书记陶勇所作的疫情防控工作报告,围绕学校2020年关键词“治理能力提升年”,结合学院实际和党支部日常工作进行了深入解读。各支部党员在学习讨论中均表示从报告中深刻体会到学校对标一流、深化改革和治理的坚定决心,同时对本
07
近日,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工程团队钱巨副教授第一作者成果被软件工程国际顶级会议ICSE 2020录用。ICSE全称为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ftware Engineering,是软件工程领域公认的旗舰会议之一(CCF A类会议),2020年录用率为20.9%。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坚持学术导向,深入落实人才强院战略,外引内培,唯实创新,不断开拓,依托工信部高安全系统的软件开发与验证技术重点实验室,在软件工程领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团队,承担了多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防科技创新特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产生了多项高质量成果,以南航为第一单位在TSE、TOSEM、ICSE、ISSTA等国际顶尖期刊和会议发表和录用论文近10篇,获得国际学术界的认可。团队由黄志球教授领衔,包括二十余位中青年教授和博士,如千人计划学者陈刚教授,IET/IFSA会士马宗民教授等。2018年引进的挪威Simula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岳涛教授在基于搜索的软件工程领域针对质量指标综合评估及优化选取方面成果2019年12月被TOSEM(CCF
28
2020-02
日前,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2项成果被国际顶级会议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 2020)录用。论文第一作者分别为培优班学生周昊冉和硕士研究生邓森,指导教师均为魏明强副教授,这也是我校自2009年以后成果再次被CVPR录用。CVPR全称为IEEE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是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领域最顶级的国际会议(CCF A类会议)。从2018年起,CVPR的录用率逐年下降,从近30%已经下降到今年的22.1%。根据最新Google Scholar Citation统计,CVPR位列总榜前10,在计算机学科排名第1,H5-index 为 240。H5-index是指5年内有h篇文章被引用超过h次。本次我校入选的2项成果属于3D视觉和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前沿方向,并充分结合了我校三航特色,针对飞行器外表三维扫描测量和恶劣天气无人驾驶等实际应用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论文《Geometry and Learning Co-supported Normal Estimation f
26
庚子钟声,冲淡岁末离愁,汇起抗击疫情的决心。每位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和导师也在用坚韧的意志树立起一面不倒的旗帜,用实际行动和祖国一起临危不苟、共克时艰。为保障全体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教育部“延期开学不停学”总原则和研究生院相关要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主动谋划、多措并举,确保“云端”开学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以实际行动打响研究生培养的新战“疫”,实现教学科研双丰收。提前谋划,“云端”开学不迟到兵贵神速,为保障“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顺利实施,学院在接到延迟开学通知后,第一时间做出响应,提前半个多月就对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月7日,学院组建了教学工作小组,根据“精细布局,责任到人”的原则,制定了《2020年春季学期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围绕课程教学、论文答辩、国际交流、学生管理四个方面对工作内容进行精准部署。在工作中确保不忽视任何细节,每个任务“完成时间明确,岗位职责到人”;确保不遗漏任何研究生,每位学生“任你天涯海角,关爱和叮咛每日准时送达”!醉心科研,“云端”导学不停步立德树人,学术人文同关怀。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研究生导师们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宗
日前,第34届国际人工智能会议(AAAI 2020)在美国纽约召开,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突破性入选5篇论文。论文第一作者均为研究生,指导老师陈松灿、张道强、谭晓阳、黄圣君等均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成员。AAAI的中文是美国人工智能协会,是人工智能领域主要学术组织之一,AAAI大会是人工智能领域顶级会议(CCF A类),本次会议录用率为20.6%。我校入选的论文包含了强化学习、主动学习、脑影像分析等人工智能热门方向。部分工作与腾讯微信数据质量团队、阿里巴巴视频推荐团队等合作,结合实际应用问题开展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由于疫情原因未能赴纽约参加会议,作者通过视频方式远程报告了论文。论文《Active Learning with Query Generation for Cost-Effective Text Classification》为与腾讯微信数据质量团队开展合作完成的一项成果。第一作者颜逸凡同学曾入选2018年度腾讯犀牛鸟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全国共58人入选)。该工作针对微信“看一看”功能中文本标注代价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样本生成的主动学习方法,避免了对大规
25
春暖花开,本是师生返校季,但因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此时的学生们都还在“按兵不动”,主动隔离在家。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班主任们纷纷化身主播,带领班级同学们在云端开展了新学期的第一堂班会。班导变主播,“云”上开课堂“老师,在线学习需要注意哪些地方呢?”“老师,新开的这门物联网传感技术,有什么学习要点呢?”“老师,我现在大三了,还在犹豫是考研还是工作,我好迷茫!”……新学期伊始,面对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学习内容和新的学习阶段,学生们又有了满脑子的疑问。为了能及时、有效地回应学生诉求,近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织开展了“云端”班会,班主任们纷纷变身主播,在“云”上与班级同学们畅聊学习、答疑解惑。结合开学安排和此次疫情,本次班会的主题定为“责任担当、主动学习”。虽然相距千里,但透过屏幕,师生之间丝毫不觉得有距离。刘学军老师的直播弹幕缤纷,夏正友老师班会慷慨激昂,陈丹老师的直播立意深远,王铁鑫老师对同学们关怀无微不至,高航老师的思考面面俱到,关东海老师的交流深入浅出......精心准备的“云端”班会让师生有了一次特殊而又充满意义的交流。停课不停学,“云”上话担当班会
22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组织领导班子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工信部、教育部、江苏省以及学校相关要求,认真研究布置学院疫情防控工作,围绕“迅速”、“科学”、“贴心”、“创新”等关键词,积极应对、多措并举,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全力以赴。关键词一:迅速疫情发生以来,学院党委第一时间做出响应,第一时间启动“战时”状态,第一时间启动部署落实,切实把抗“疫”工作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中心工作。1月23日,学院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组,书记、院长担任组长,构建由学院,各所、中心、办分层管理、共同负责的防控体系。配套组建“学院疫情防控组”微信工作群,形成了学院统一指挥,工作组成员各司其职的工作模式,确保疫情防控时刻在线、迅速响应。学院疫情防控工作组成立文件及工作动态2月13日,学院制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实施细则》,全力做好师生返校的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广大师生健康安全和春季学期平稳返校。2月17日,学院召开党政联席会,针对疫情防控、新学期各项重点工作进行了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