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old  新闻动态

南航新闻网《综合要闻》版头条报道我院陈松灿教授事迹

时间:2019-01-04作者:来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点击:1364

日前,南航新闻网《综合要闻》版头条深度报道我院陈松灿教授事迹,全文如下:


南航人物丨IAPR Fellow陈松灿教授:让人工智能研究服务社会发展

2018年8月下旬,陈松灿入选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IAPR Fellow),成为南航唯一一位IAPR Fellow。IAPR Fellow每两年评选一次,当选率为会员总数的千分之2.5。作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的教授,陈松灿在周围人眼中是一位在人工智能领域耕耘多年的教授,但他却常说自己“不聪明,也不是谦虚,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已”。

  

人工智能领域的“大咖”

陈松灿入选的IAPR Fellow由模式识别领域国际权威性学术组织之一的国际模式识别学会颁发,此次当选也是对他在模式识别领域做出贡献的一种肯定。

陈松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上,这在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向。其所带领的团队研究涵盖机器学习、神经网络、计算机视觉、脑影像分析等诸多方面,旨在探索解决所关注领域的若干关键问题。

他们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学界肯定,如在南京大学多年合作研究后,受邀共同报奖,由此陈松灿和团队人员谭晓阳教授分别获得了2011年的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2013年的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除了这些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外,还部分开展了与日常生活应用相关的研究,


如在模式识别方面,团队人员谭晓阳实现了困难条件下的人脸识别,尤其是基于单张训练样本的做人脸识别和困难光照条件下的人脸识别。在视觉方面,研究了互联网复杂场景下的不良图像视频的检测与识别在脑影像分析上,团队成员张道强教授深入研究了多模态的脑影像融合分类,应用在老年痴呆症的智能诊断上。

 “虽然之前研究以理论计算为主,但是现在我们必须力求把它应有到实际中,为社会发展做点应有的贡献。”陈松灿说。

提起研究缘起,陈松灿回忆起了自己的求学经历。1979年,他考上了杭州大学数学系,后来在上海交通大学计算中心完成了自己的研究生学业,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我当时对计算机网络并不感兴趣,一度也变得比较迷茫,因为我原来学的是数学,计算机网络研究中相对用得较少。如果放着本科所学数学不用,就再也没啥擅长的了。”好在陈松灿发现了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中用到数学较多,出于喜欢,他自学了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我的研究领域更多偏向机器学习,涉及面相对较广。”谈到机器学习的发展,陈松灿认为,“将来值得关注的,一个是开放环境下的机器学习,比如无人驾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能否处理可能的意外?怎么建立一个适合于动态环境下面的人工智能算法或者机器学习算法?第二个是安全的人工智能,除具有第一个的意思外,就是如何使得基于隐私保护下的机器学习能够抵抗攻击,这样的一种机器学习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很重要。”

提到所获得的成就与奖项,陈松灿总是连连摇头表示自己的成就“不足一提”,和真正的“大牛”还差得很远,直言:“我并不聪明,而正是因为不聪明,所以我才知道我在哪些方面需要去补上。”

既紧密又自由的研究团队

2003年,陈松灿建立了以自己的硕士、博士生为主的一个实验室,即现在的模式识别和神经计算研究(PARNEC)团队。团队内集中了三位连续四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的教授,陈老师还自己培养了江苏省优博获得者6人,其中有2位获得了全国优博提名奖。

在这个由“名师”与“高徒”组成的团队,却有着颇为朴实的成功“秘诀”:实干。团队组建初期没有现成的、可借鉴的模式,而因为经费不足也没有像样的科研设备,一切只能靠“人力”,靠“苦干”。

由于购买国外电子期刊杂志需要一笔价格不菲的费用,他们当时唯一能查阅资料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于是,队员们几乎每天去那儿查阅资料,有时一待就是一整天。收集资料、阅读文献、分析数据、电脑处理、撰写论文……实验室有着浓郁的学术氛围。即使周末,也不乏忙碌的身影在实验室、电脑房、图书馆穿梭。

 “我们的团队既研究自由,又合作紧密。”队员黄圣君副教授告诉记者。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陈松灿想了不少法子进行“团建”。一对一的沟通交流、小组学术讨论让成员之间通过交流,了解彼此科研进展的同时,也能在讨论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在队员们看来,学术严谨的陈松灿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非常好相处”的人。平易近人、没有架子、特别好玩,是队员黄圣君给陈松灿的形容词。谈起选择加入陈松灿的团队的原因,黄圣君说:“在之前的合作中,我见识到了陈老师高超的学术水平和德高望重的品格,我很敬佩他,所以想要和陈老师一起做学术研究。”

对于像黄圣君一样的“80后”队员,陈松灿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前辈老师,亦是潜移默化地从各方面影响着他们的“人生导师”。“刚入职时我的办公室与陈松灿老师相邻,经常看到陈老师叫学生到办公室面对面一字一句地修改论文。耳濡目染下,我自己指导学生过程中也会督促自己更加用心。”黄圣君说。

 “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最满足的事情”

一身朴素的衣服搭配一双普通的拖鞋,一副旧旧的眼镜后面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走路飞快,笑声爽朗,言语幽默,这是同事和学生眼中的陈松灿教授。

 “我喜欢上课。”谈到教学,陈松灿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1986年1月,他来到了南航计算机学院,任教至今已经有32个年头,培养了37个博士生,近百个硕士生。“有些学生的毕业学校一般,但是如果我能够把他们培养出来,我觉得我的作用会比较大,很有成就感。”

对学生,陈松灿教授采取的是自己平摊式的直接管理,对每一个博士生和硕士生一对一指导,“我给学生科研开题很早,半年时间里可以让他凭兴趣选方向,但是选定后就尽量不再改,然后采用倒计时实现培养流程管控。”

培养过程中,他坚持与学生频繁交流讨论,常常能见到他与学生肩并肩一起逐字逐句地改论文,到现在依然如此,“有的学生和我的英语都比较一般,所以我觉得我只能用笨办法,两人一起来做。可能这不一定是好办法,但这样我可以全面把握,给他们的指导也是滚动式的。”

写论文不仅要英语好,切入点也很重要。因此在做实验和写论文前,陈松灿会和学生私下交流切入的角度,要求学生先写摘要,修改后再继续写。有不顺利的地方还要重复讨论修改,有时甚至要改30多遍,工作量虽大,但是看到学生们得到成长,他就感到相当宽慰。“我培养的37个博士生里面有不少在工作后的一两年里面就能拿到青年基金,绝大部分两年后就晋升为副教授。”提到学生,陈松灿满脸的自豪与幸福。

除了严谨的教学态度,陈松灿教授幽默的方言也令学生印象深刻,常常能听到从他的课堂里传出学生的笑声。陈松灿告诉记者,他上课的时候经常把专业知识融入到人生道理中去,学生听得懂,记得住,更能学做人,他说:“能够让学生听懂的,让学生随着你的讲解哈哈大笑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

对于招收研究生,陈松灿的要求并不高,“并不一定机灵,最重要的还是喜欢、踏实和勤奋。只有学生喜欢这个东西,学起来才会有劲头,只有勤奋和踏实,他研究东西才能最后有成果。主动学习的学生一定能学有所成。”

 “辛苦吗?”每每有人这样问道,陈松灿都是笑着连连摆手,爽朗地说,“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是最满足的事情,就像我喜欢游泳一样,已坚持了14年有余,每周平均5天,尽管泳姿

咋的,但很爽啊。我只是希望留下给人家有些帮助的文章,关注得多了,反而让我惶恐,被遗忘也挺好的。”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将军大道29号

邮政编码: 211106

版权所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5070685号 后台管理 书记信箱 院长信箱

友情链接

校外导航链接